看了美秀美术馆后,石材无色差论者该闭嘴了(之十三)
当笔者看到贝·老先生设计的日本美秀美术馆的设计效果后,胸中有许多的疑惑。日本对石材装饰是个非常讲究颜色的国家,笔者也曾经指挥加工过很多的日本工程项目。日本的石材装饰项目对石材颜色、纹理的要求极其严格,严格到有些令人难以接受的。贝老先生设计的秀秀美术馆颜色差异如此之大,真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为了阐述这个问题。对著名美藉华裔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及他设计的日本美秀美术馆有必要介绍一下其装饰的艺术境界。贝聿铭在设计、建设这座美术馆时,把他的难得割舍的洞石情节倾注其中,设计出他建筑生涯中的又一个巅峰之作—美秀美术馆。
在日本最早的歌集《万叶集》的故乡、琵琶湖的东南方、信乐县立自然公园的重山中,新建了一座专门收藏丝绸之路和日本古代艺术品的美术馆—美秀美术馆(Miho Museum),它是建筑大师贝聿铭1997年的大手笔之作。
美秀美术馆是一个由日本与美国联合建筑的工程,由美国建筑师贝聿铭联同日本纪萌馆设计室,1997年11月竣工。美术馆每一部分均体现了建筑家打破传统的创新风格,由外型崭新的铝质框架及玻璃天幕,再配上Magny Dori石灰石,及专门开发的染色混凝土等暖色物料;还有展览形式及存放装置,都充分表现出设计者匠心独运的智慧。
美秀美术馆别具一格之处在于,除了它远离都市之外,最特别的是建筑80%分都埋藏在地下,但它并不是一座真正的地下建筑,而是由于地上是自然保护区,在日本的自然保护法上有很多限制而已。它建在一座山头上,如果从远处眺望的话,露在地面部分屋顶与群峰的曲线相接,好像群山律动中的一波。它隐蔽在万绿丛中,和自然之间保持应有的和谐。远离尘嚣的MIHO美术馆在绿油油的信乐山岳中若隐若现,仿佛向世人昭示此处为世外桃园,人间仙境。
它建在一座山头上,如果从远处眺望的话,露在地面部分屋顶与群峰的曲线相接,好像群山律动中的一波。它隐蔽在万绿丛中,和自然之间保持应有的和谐。
贝聿铭向我们展现的是这样一个理想的画面:一座山,一个谷,还有躲在云雾中的建筑,许多中国古代的文学和绘画作品,都围绕着一个主题:走过一个长长的、弯弯的小路,到达一个山间的草堂,它隐在幽静中,只有瀑布声与之相伴……那便是远离人间的仙境.


一进入馆内,观者便可领会到因美术馆室内环境而产生的戏剧性变化。阳光从屋顶装有现代设计百叶窗板的天窗中进入宽敞的接待处,照亮了蜂蜜色的石灰石墙,带来一种温暖的光芒。空间感及开放感被四周山脉的景色影响下变得更广。
室内空间整体采用多双十字型布局,简单而高效。通过面积很小的窗户和略带高差的屋顶结构表现出美术馆即现代又朴素的风格。


所谓借景是通过人工的手段,截取或剪裁自然中的一部分,享其纳入,这是中国传统造园中常用的手法,而日本也有着同样的传统。请看贝聿铭是这样加以运用的美术馆和神慈秀明会建筑有一公里之遥,为了体现与这组建筑的联系、进入正庭之后,立即可以眺望窗外的风景--群山和那仅露出屋顶的神慈秀明会神殿和钟塔。
贝老设计的美秀美术馆的装饰效果与江苏省美术馆新馆的装饰效果一样,并未刻意去追求所谓的颜色的一致性,同一墙面上、同一地面处色差极大,这难道是设计者的疏忽,还是石材生产厂家加工过程中的麻痹大意未排板造成的。笔者想都不是,这是贝老讲究自然色彩装饰效果的体现,追求自然美的装饰艺术思想的反映,这种艺术思想的理念是国内设计者要认真思考和反省的。贝老的这种追求自然美、崇尚自然美装饰效果的理念值得国内设计者学习,并把它作为终身的目标坚持下去,倡导一种务实、朴素、自然、与环境相和谐的设计作风, 给这个世界留下更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美秀美术馆也是改变三材人三观的石材建筑物,让石材无色差论者反思色差的石材该如何利用?
作者:晏辉 旧货网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